当前位置: 研究前沿
不会转成肿瘤!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再被证实
2024-05-21 来源:医食参考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作为干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凭借其独特的特性与广泛的应用潜力,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相比其他类型的干细胞,MSCs具备诸多优势,如获取容易、扩增能力强、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等,并且在多种临床应用中展示了巨大的潜力。然而,干细胞是否具有成瘤性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是支持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众多实验研究已经证明,MSCs参与了骨骼、软骨、脂肪、血管等多种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过程。如果MSCs确实具备肿瘤转化的潜能,那么它们在进行组织修复时可能引发肿瘤的形成,这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相矛盾。

多项研究表明,MSCs具备一种称为"安全阀机制"的特性,可以防止其转化为肿瘤细胞。这主要归因于MSCs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调节,如微环境的影响、免疫系统的监视以及干细胞自身的质量控制。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MSCs的干细胞状态不会发生异常转变。

来自法国的13个科研单位联合曾在《血液》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实验文章,进一步确认了MSCs的安全性。他们的研究发现,尽管MS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染色体异常,但这些异常并不会导致肿瘤的形成。

在这篇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他们发现,即使在人骨髓MSC在P1代时出现染色体异常(非整倍数),这些异常并不会影响MSCs的倍增时间。

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小鼠成瘤实验证实,即使MSCs出现染色体异常并经历长期培养导致的衰老,移植到小鼠体内后依然不会形成肿瘤。

相关实验证据也表明,从不同部位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自然分化条件下会向周围相同细胞分化,但在相同外界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如软骨细胞、神经干细胞、内皮细胞等。

这说明,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祖源上是一致的,由于所在部位的微环境不同,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但这些改变并不会对细胞的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它们仍可归为一类细胞。

因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是一致的,它们对机体而言是安全的,并不具备致瘤性。

此外,他们还发现,衰老的骨髓MSCs的功能变化主要与细胞发育、细胞生长/增殖、细胞死亡、细胞信号转导/相互作用和细胞运动有关。其中,3号染色体倒位的MSCs(MSC/inv)表达细胞衰老生物标记物的水平较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选择年轻态的MSCs更为合适。

总体而言,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MSCs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安全性。尽管染色体异常和衰老可能会影响其功能,但这些变化并不会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MSCs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经过体外扩增培养后,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低代数扩增时不会引起肿瘤。然而,高代数扩增可能会导致染色体异常。例如,骨髓MSC在培养至第18代时出现染色体异常和端粒酶缩短,而脐带MSC则需培养至第30代才会出现染色体异常。不过,在常规应用中,通常使用10代以内的MSCs,因此无需担心染色体异常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忽视MSCs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未来的研究仍需密切关注染色体异常和衰老对MSCs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实现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不会发生肿瘤转化。虽然科学领域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观点涌现,但多项研究已经形成共识,证明了MSCs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间充质干细胞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并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未来,间充质干细胞必将为解决多种“顽疾”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研究前沿
会议新闻
通知公告

© 1992-2023 , www.szaca.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抗癌协会 粤ICP备2021034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