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前沿
中山医院团队为肿瘤免疫治疗开辟新方向
2024-06-12 来源: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当前,肿瘤治疗已进入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精准医疗”时代,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免疫治疗是依靠患者自身免疫机能识别并杀灭癌细胞,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而且避免了传统化疗、放疗的副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在《science(科学)》和《cell(细胞)》杂志上分别发表两项重要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功能多样性,突破了既往“以t细胞为核心的免疫治疗”研究模式,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高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合作单位,在《science(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blueprint for tumor-infiltrating b cells across human cancers(人类癌症中肿瘤浸润b细胞蓝图)》的论文,系统性揭示了肿瘤微环境b细胞的表型功能异质性、动态分化以及表观调控机制。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来自多种癌症(包括肝癌、胆管癌和胆囊癌)患者的样本,研究发现,b细胞可分为15个具有不同功能的亚群。其中,一类叫做dusp4+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亚群引起了研究团队的注意。这类细胞通过滤泡外应答途径分化成浆细胞,能够产生特定抗体抑制t细胞功能,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形成免疫抑制状态。这一发现为未来通过精准调控b细胞,鉴定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开发新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团队今年2月在《cell(细胞)》杂志上发表的《neutrophil profiling illuminates anti-tumor antigen-presenting potency(中性粒细胞分析阐明抗肿瘤抗原呈递功效)》论文中,进一步系统性揭示了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功能,探索了利用中性粒细胞的抗原提呈特征来增敏肿瘤免疫治疗的价值和临床意义。研究者同样利用来自肝癌、胆管癌、胆囊癌等多个癌种患者的样本来源的数据,发现一种特殊的中性粒细胞亚群(hla-dr+cd74+),与患者的临床预后正相关,并能增强t细胞的抗原特异反应且促进形成有利于免疫治疗的“热肿瘤”微环境。研究还表明,亮氨酸富含的饮食可以促进这种中性粒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进而增强pd-1单抗的治疗效果。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新角色,也为通过饮食干预等方式增强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力提供了新思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年推出四大创新模式和“中山科创十条”,极大地推动了医疗科技发展。医院专注于诊疗技术、新药、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研发,并与医工合作,实现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在过去十年中,医院申请了3000余项专利,其中1600余项获授权。2023年,中山医院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榜单中荣获全国第三,被评为五星级医院。

目前,中山医院正在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旨在成为全国医学领域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表示,上海作为科技创新的中心城市,汇聚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对国际前沿科技动态保持着高度敏锐性。在这样的创新沃土与氛围中,中山医院已成功构建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中山模式”和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手段,进一步提升医院在解决复杂疑难病症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樊嘉认为,生物医药是科创重要领域,中山医院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医院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未来十年创新成果的“井喷式”发展。


研究前沿
会议新闻
通知公告

© 1992-2023 , www.szaca.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深圳市抗癌协会 粤ICP备20210342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