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来消息:该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大肠外1科主任徐烨教授牵头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TORCH研究)证实,通过“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的全程新辅助治疗(iTNT)”方案,可有效提升局部晚期直肠癌退缩疗效,肿瘤完全缓解率超过50%,近40%患者获得非手术治疗机会,有望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实现“保肛”的新选择。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这项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肿瘤学领域顶尖期刊《临床肿瘤学》刊发(影响因子42.1)。《临床肿瘤学》副主编Andrew H. Ko教授评论说:“该研究取得的良好结果将激励更多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在MSS型直肠癌的临床探索,尤其是对希望获得非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
肿瘤医院大肠外1科主任徐烨教授表示,在上海,肠癌发病率已居肿瘤发病排行前列。与此同时,肠癌的疗效显著提升。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7.65%。然而,临床上仍有部分肿瘤发生位置低、距肛门较近的直肠癌患者,面临手术根治难以保留肛门的困境,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受巨大影响。
“近年,以放疗联合化疗等全程新辅助治疗模式,已显著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成功将肿瘤完全缓解率从10%提高到30%。”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表示,这种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减少局部复发率,而是聚焦于提高患者器官的保留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如何在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器官功能保留,有待探索。
以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一类“错配修复完整或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对免疫单药治疗不敏感,这类肠癌患者约占所有肠癌患者的80%以上。如何提高此类肠癌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成为研究热点。
对此,章真教授、徐烨教授联合国内多家中心开展“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和特瑞普利单抗”全程新辅助治疗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的II期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TORCH研究)。相较传统放疗,“短程放疗”可通过高精准放射治疗缩短治疗周期,最短一周左右。
该研究纳入130例临床II期或III期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患者随机分配至巩固治疗组(A组)或诱导治疗组(B组)。A组患者接受短程放疗,之后接受6个周期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治疗。B组患者接受2个周期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CAPOX治疗,之后行短程放疗,再行4个周期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CAPOX治疗。两组患者在完成治疗的2-4周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可选择接受保肛手术,其他患者则建议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研究结果表明,新辅助治疗后,近40%患者获得非手术治疗机会,保留器官功能潜力显现。此外,A组患者肿瘤缓解率达56.5%,B组患者肿瘤缓解率达54.2%,总体肿瘤缓解率超过50%;两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肿瘤病理退缩情况较好,A组和B组分别有67.5%和70.6%的患者获得主要病理学缓解。截至随访结束时,A组有82.3%(51例)患者、B组有86.4%(51例)的患者在接受后续手术治疗中实现肛门括约肌保留。
该研究在202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2年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年会、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2024年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年会亮相,屡获关注。
章真教授和徐烨教授为该研究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夏凡教授、王雅琪教授、申丽君教授,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王辉教授以及上海市东方医院放疗科向作林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